两年来群众建议超16万件,在爱上海419论坛上人人可以参与城市治理
栏目:夜上海论坛 发布时间:2022-09-21
肖悦依是一名上班族,上下班乘坐地铁时,有时会忘戴口罩,但地铁站附近购买口罩非常不便利。她觉得,如果在地铁站等人员密集处增设口罩自助售卖机,就能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让老百姓更加方便。为此,她通过网站提了一条人民建议。爱上海419论坛地铁对此非常重视

肖悦依是一名上班族,上下班乘坐地铁时,有时会忘戴口罩,但地铁站附近购买口罩非常不便利。她觉得,如果在地铁站等人员密集处增设口罩自助售卖机,就能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让老百姓更加方便。

为此,她通过网站提了一条人民建议。爱上海419论坛地铁对此非常重视,会同设备运营方多次调整优化实施方案,结合车站实际,包括现场客流组织、安全疏散要求等因素,增设自助售货机和车站便利店,结合市场化方式,提供防疫便民服务。自2020年9月25日起,上海地铁多次增设自助售货机,实现410余座站点口罩销售覆盖,共有700多台自助设备方便百姓。

在夜上海419论坛,市民们的每一条“金点子”,都有机会落到实处,从而造就一座有温度的“人民城市”。

不断丰富渠道

两年来群众建议超16万件,在爱上海419论坛上人人可以参与城市治理(图1)

9月18日,苏州河游船码头周边配套建议征集活动。 上海市信访办供图

“问计于民”是上海的市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中的重要环节。2011年10月,上海市信访办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处,建立汲取民智的专职工作机构,专门负责梳理分析群众意见建议,积极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2020年7月17日,上海龙凤419人民建议征集办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征民情民意、集民智民慧、聚民心民力”的平台作用,两年多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人民建议征集渠道收到群众建议超过16万件。

全市16区全部设立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街镇、园区等同步配备工作力量,征集工作体系嵌入全市215个街镇、6100多个村居“家门口”服务体系,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市城管执法局、团市委、上海城投集团、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等相继成立建议征集联系点,在基层社区设立了1000多个建议征集工作站,“1+16+215+6100+X”的征集网络不断完善。

线上,市、区两级建议征集信箱矩阵都已入驻“随申办”,市民可以通过“随申办”进入“人民建议征集”专区,向“市人民建议征集信箱”和16个“区人民建议征集信箱”随时随地提出真知灼见,实现建议“掌上提”。

通过“随申办”收到的建议涉及城市建设、衣食住行、老小旧远等方方面面,很多“金点子”转化成了“金果子”。

例如,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建议,直接推动了流调电话显示“来电提醒”“场所码”广泛应用等措施落地,为疫情防控切实凝聚好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聚焦推动城市治理务实精细的建议,则推动“互联网+助力老旧小区电梯加装”“老字号企业加入老年助餐服务”“在地铁增设口罩自助售卖机”“优化营商环境,发展便利店经济”“线上图书借阅”等建议转化落地。

红色邮筒亮相街镇

2021年底,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人民建议征集民意直通车作用,800多个形象统一的建议征集红色邮筒,率先入驻市政府、亮相各街镇。

象征热情、初心、阳光的红色筒身,融合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的功能载体,配备纸质征集单方便投递,提供征集信箱二维码扫码参与。

上海419论坛团市委特意在渔阳里和青年中心设置人民建议征集“青声邮筒”,引导鼓励青少年关注城市建设、参与社会治理。

浦东新区征集办在陆家嘴金融城生命人寿大厦党群服务站设置红色邮筒,举办人民建议征集进楼宇活动。

虹口区征集办结合区内中共四大纪念馆等12个红色文化景点设置人民建议征集邮筒,彰显特色。

崇明区红色邮筒收到市民建议,发现随着城市管理优化,“小修小补”服务越来越少,经过调研,区征集办推动人民建议公益志愿服务下沉到各村居党群服务点开展服务。

普陀区吴阿姨向身边的红色邮筒提交了希望在家附近建设社区食堂,以方便周边居民就餐的建议,很快得到了政府的响应,不久片区“家门口的幸福饭堂”就开张了,居民们有了聊天吃饭的好去处。

让金点子落到实处

2021年7月1日起,《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正式施行,成为全国首部省级人大专门为人民建议征集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若干规定》对人民建议的办理机构、征集方式、落实转化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将主动征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听”“主动征”“认真办”的制度效能进一步释放,有力保障市民群众对城市发展和治理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两年来,市、区征集办联合70余家职能部门,开展专题“主动征”活动150余次,收到建议超过3万条。

而这些建议也一条条落到实处。

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风荷苑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共有80个楼栋,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小区总人口比例约40%。加装电梯,成为“有梯一族”,成为不少老人最为迫切的愿望。在“互联网+梯”的创新模式下,该小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80个楼栋有72个同意加装电梯,实现了加梯工作批量推进。

而这背后,是来自于长风街道居民郑聂平的一条人民建议。

在郑聂平的构想里,助推加梯工作首先需要为有加梯意愿的居民提供加梯可行性分析,方便居民查看自家楼栋能否加装电梯以及加装电梯的难易程度。另外,他还建议将数据制作成小程序,方便居民通过手机端查阅,同时通过智能客服和人工客服的方式,提供加梯政策和加梯方案咨询。

郑聂平不仅提出建议,还让“金点子”落地生根,变成可直接运用的加梯便民手段。他带领团队对长风新村街道的多层住宅楼幢开展前期“摸家底”工作,完成了覆盖全街道的“五色加梯地图”,通过直观的颜色分类、地理标注,让街道居民了解自家楼栋加梯条件的好坏。

他还与长风新村街道加梯指导办合作,设计掌上加梯微信小程序,有加梯需求的居民可以通过掌上加梯小程序详细了解自家楼栋加梯基础技术条件可行性评分、工程智能报价、费用分摊等内容。郑聂平提出的“互联网+梯”模式的建议最先被长风新村街道吸纳,后在普陀区进行全区推广,而郑聂平也从一名“建议人”变成街道加梯工作的专家咨询人。

赵红程,平时靠轮椅出行,还是位B站UP主,叫“大程子”。2020年8月,她听说上海有专门的无障碍公交车,坐轮椅的人也可以乘坐的消息,于是专门去体验了一回。

此次体验,她认为,上海花千坊的无障碍设施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便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还把体验视频发在了网上。这条视频竟然有10+万点击量。

一天,一名网友向她推荐了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平台。抱着试试看的心理,2021年1月13日,她向“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信箱”发出了自己的第一封建议信。在建议中,她再次阐述了在体验中发现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几方面的改进建议,比如加强对无障碍公交线路信息的宣传,比如从设备上改建电动翻板,方便残疾人上车等等。

收到建议的当天,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就与赵红程进行了电话联系,并把这份建议,第一时间转给了相关职能部门。为进一步推动建议转化落地,赵红程被邀请参与市征集办主办的“感谢好声音、期待金点子”市民大家谈活动,与职能部门“面对面”沟通、“零距离”建言。

活动当天,主管部门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在现场认真倾听了残疾群体对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需求,向她介绍了上海品茶后花园论坛无障碍公交的现状,并表示将认真研究,推动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工作目标。

2021年6月,《上海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从源头上对无障碍通行环境的建设、衔接等进行了规定。

善于提建议的上海市民已成这座城市的强大“软实力”,也是城市最足的发展底气,这也正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题中之义。